新中国在1949年成立之时,几乎是从零起步,经济、工业和军事都极度薄弱。经过抗美援朝的浴血奋战,中国赢得了战略上的喘息机会,美国在三十年间不敢轻易动手。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新手配资,局势完全不同。改革开放刚刚起步,沿海地区的工厂昼夜轰鸣,却大多生产的是低附加值的纺织品、鞋帽和日用品。稍具技术含量的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,中国尚无力制造。
在军事领域,这种差距更显触目惊心。陆军依旧依赖仿制苏联的59式坦克,火炮装备大多老旧,战术思维还停留在大兵团冲锋的传统模式,与美国已步入信息化、电子化的作战体系相比落后数代。海军的困境更大,几乎只有寥寥数艘老旧舰艇,多为上世纪60年代的型号,勉强能守近海,远洋作战完全无从谈起。空军的主力战机还是从苏联进口的二手米格-21,飞行训练时甚至要为节省油料缩减飞行时间。虽然导弹研发有些许突破,但很多还依赖美国的GPS导航,射程与精度与美军相比犹如孩童和成人。1988年南沙赤瓜礁之战,中国水兵凭借血性和勇气抵挡住越南的挑衅,但装备落后的窘境却显而易见。
展开剩余79%科技领域同样被西方“卡脖子”。芯片、精密仪器和高端材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,国际市场长期由美日垄断。科研人员虽夜以继日埋头攻关,却常因设备简陋、材料匮乏而半途受阻。航空发动机、雷达等关键技术更是被严格封锁,几乎不可触及。那时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只能低调行事,在联合国多次选择弃权表态,以免触怒美国。彼时的国力脆弱得仿佛一根细线,轻轻一拉便可能断裂。
与此同时,美国正值巅峰。冷战后期,苏联日渐衰弱,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强国。美军航母全球巡航,F-15与F-16战机随时待命,精确制导武器让对手防不胜防。80年代提出的“星球大战”战略更使军费一路攀升,激光武器与卫星系统成为热门项目。美国的出兵常选择“软柿子”,1983年入侵格林纳达、1989年干涉巴拿马,都打得迅速而利落。对中国,美国同样不曾放松:80年代末因政治事件制裁中国,冻结经济援助并限制技术出口;1993年拦截“银河号”货轮,1996年台海危机派出两艘航母震慑,1999年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,2001年南海撞机,挑衅层层升级。那二十年,中国始终是美国眼中脆弱的目标。
但历史的转折点出现在中东。伊拉克、伊朗和阿富汗三国先后把美国拖入泥潭,给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成长空间。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,萨达姆挥兵入侵伊朗,美国为牵制德黑兰而暗中援助伊拉克。1990年伊拉克又吞并科威特,彻底激怒美国。1991年海湾战争中,美军发动“沙漠风暴”,大举轰炸巴格达,虽然战事迅速取胜,却耗费数百亿美元,数十万士兵陷入中东。2003年美国再度以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”为借口入侵伊拉克,推翻萨达姆政权,却被困在反游击战的泥淖,损失惨重。
与此同时,伊朗也在核计划上与美国周旋。80年代末开始秘密建设离心机,积累铀料,90年代美国制裁加码。进入新世纪,伊核问题在联合国闹得沸沸扬扬,革命卫队不断试射导弹以示强硬。这种针锋相对,使美国不得不长期消耗精力在波斯湾。阿富汗更是压垮美国的最后一根稻草。2001年“9·11”事件后,美军仓促进攻阿富汗,推翻塔利班,但长期陷入游击战泥潭。20年消耗2万亿美元,直至2021年仓皇撤军,留下一片混乱。
在美国深陷中东之时,中国迎来了历史机遇。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,开启了快速腾飞的十年。外贸出口额从2001年的2660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.58万亿美元,翻了近六倍。造船业超越韩国位列全球第一,外汇储备突破3万亿美元。军队实现跨越式发展,航母“辽宁号”服役,歼-20隐形战机首飞,东风系列导弹震慑全球。科技上更是突飞猛进,5G技术领先全球,C919大飞机首飞,芯片产业逐渐突破瓶颈。到2020年,中国GDP达到美国的70%,工业产值稳居世界第一。
美国从中东脱身时,中国早已脱胎换骨,不再是当年任人拿捏的“软柿子”。经济、军事与科技的全面崛起,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底气愈发充足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走向全球,朋友圈不断扩大。二十年的沉淀,中国靠无数工人、科研人员与士兵的辛勤努力,从一艘风雨飘摇的小船,成长为一艘劈波斩浪的巨轮。这段历程,是国运与自强的交织,也是中国崛起的真实注脚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之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